玩家必知“炸金花房卡链接怎么买”详细房卡怎么购买教程
10
2025-03-29
中新网杭州3月29日电(鲍梦妮)日前 ,一列装有跨境电商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铁路口岸出发,在宁波舟山港搭乘海运专线发往德国威廉港,标志着“义乌—宁波舟山港—威廉港”直达欧洲快速物流通道成功打通 。这也是宁波舟山港加速畅通全球供应链的新动作。
海纳万舸 ,港定乾坤。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硬核 ”力量,宁波舟山港在2020年3月29日被赋予新使命新要求——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五年来,浙江围绕“一流设施、一流技术 、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推动宁波舟山港从世界第一大港不断向世界一流强港迈进。该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7.5%和36.8% ,稳居全球第一和第三,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 、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成为浙江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的龙头 ,以及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
固基扩容“一流设施 ”
基础设施是港口能级跃升的必需“硬件” 。2024年11月,随着梅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
在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下 ,千万箱级“双子星”的落成强化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通过能力的战略供给,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对客户的吸引力。
作为该港区2020年至2023年的现场管理项目经理,刘军负责梅山港区最后三个泊位的建设 。“‘破千万’消息传来时 ,我在另一个项目现场赶工期,心情很激动。 ”刘军说,随着经济发展,宁波舟山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是略领先于生产需求 ,“梅山港区岸线总长为3950米,共有10个泊位,建一个就投用一个 ,因为生产等不起。”
梅山港区的突破,折射着宁波舟山港在一流设施建设方面的持续发力 。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超630座 ,岸线总长超10万米,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超200座,5万吨级以上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120座 ,是全球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之一。
据悉,今年浙江一流强港项目计划完成投资超600亿元,新开工项目达27个。
面向未来 ,《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明确要构建“一港、两核 、二十区”新格局,重点提升集装箱国际枢纽港码头能力,统筹梅山、佛渡、六横 、金塘等集装箱岸线资源开发,支撑打造五个千万箱级港区。
科技加持“一流技术 ”
夯实“硬基础”的同时 ,五年来,宁波舟山港在港口生产中不断融合5G、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令码头操作更智能、高效 、安全 。
梅山港区龙门吊远控室内 ,身材娇小的“95后”女司机李丽轻移手柄,1公里外的龙门吊即同步装卸硕大的集装箱。她说,过去操作龙门吊需要爬到几十米高的设备间 ,司机岗位基本是男司机的“主场 ”。“现在远控系统的应用,让我也能独自远程操作3台龙门吊,大幅提升堆场的作业效率 。”
相较位于陆地堆场的龙门吊司机 ,负责将集装箱从船舶转至陆上的桥吊司机的工作,对操作精确度有着更高要求。
“船身受潮汐和海风影响会倾斜晃动。即便有高科技辅助,操控桥吊调整动态的集装箱依旧考验着操作者的手上功夫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思考着如何将多年经验融入新操作系统。其与团队研发出针对远控桥吊操作的“竺士杰操作法 ”4.0版本 、开发宁波舟山港远控桥吊操作教材 ,培育了近500名远控桥吊司机。
“一流”的内涵亦在于与时俱进 。今年2月,宁波舟山港将DeepSeek大模型的多模态分析能力与深度学习算法融入智能闸口系统,实现车号、箱号、铅封号同步智能识别。
“这让智能识别服务计算资源消耗大幅降低,支持单位时间内承担更多任务。”该系统负责人介绍 ,传统操作下需4人协作的集装箱查验流程,如今只用1人通过可视化大屏即可完成,大幅减少人工核对时间 。
推进无人新能源集卡、车路协同 、自动化轨道吊等智慧化应用 ,因地制宜创新离岛智能化矿石码头运营模式……当下,向“智 ”而行、拥抱新质生产力,正让“一流技术”深度融入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基因 ,成为“硬核”力量的重要体现。
改革深化“一流管理”
“一流管理 ”是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引擎。“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浙江,如今亦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以改革手段促港口能级提升。
为加速宁波舟山港的“强港之路” ,浙江着力畅通管理体制机制 。2023年,浙江专门成立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组建分管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2024年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成立,统筹推进海洋港口发展 、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
改革需操其要于上,更要分其详于下。
不久前 ,“浙江e港通 ”南昌站上线,企业借助此平台,可在本地就近提箱 ,仅需一次委托即可完成全程物流链衔接,货物最快18小时从南昌到达宁波舟山港,确保货物准班上船 。
“浙江e港通”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 ,短短半年其已覆盖全国20个站点,实现港务、关务 、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让内陆港站成为国际贸易“始发港 ”和“目的港”。
“这充分发挥了宁波舟山港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区位优势。”在浙江省海港集团生产安全部副主任徐关通看来 ,“浙江e港通 ”融合升级了原义乌“第六港区”模式,体现了宁波舟山港营商环境的迭代之势 。
“浙江e港通”是该省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改革的内容之一。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海洋港口处副处长马程表示,以提升宁波舟山港的管理能力为重要目标 ,浙江于去年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改革,55项改革任务在年内全面完成,令宁波舟山港基本实现一机制高位统筹 、一站式口岸服务、一盘棋融合发展、一平台联动四港 、一龙头示范引领。
去年,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 ”中跃升至全球第8位 ,在这份榜单上实现四年“三级跳”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宁波舟山港以改革加速“一流管理”的向前步伐。
提效精进“一流服务”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贸增长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尽可能“省时 ”是外贸主体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宁波舟山港围绕“一流服务”发力的成效。
近期 ,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的码头操作系统(n-TOS)更新“智能装船”功能,实现相关航线装船作业“零等待 ” 。
“以前每一个集装箱都要严格按照船舶配载位置一一落箱,用上‘智能装船’功能后 ,打个比方,原来要按‘12345’顺序放的箱子,现在按‘32145’也可以 ,大大改善了岸边装船集卡等待所导致的拥堵状况。”一位码头运营工作者说。
该系统的开发者朱甬翔将n-TOS比作码头的“智慧大脑”。他说,过去世界大港用的都是国外系统,费用高且异地运维效率低 。n-TOS打破国外系统的垄断。目前 ,该系统最新版本将响应能力提升10倍以上,涵盖堆场计划、船舶配载、作业控制 、无线终端、远程控制等核心模块。
船舶平均等泊时长,是衡量港口效率和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主任罗科杰坦言,对于船公司来说 ,减少一天在港口的停泊时间,就意味着节省数万元的成本。
2024年,宁波舟山港联合浙江海事局 ,联动国内主要的干线集装箱港口推广“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 ”计划。“船舶进出港计划可以提前数十个小时制定和发布,甚至精确到分钟,极大促进集装箱班轮准点率、沿海集装箱运输效率的提升 。”罗科杰说。
当年 ,宁波舟山港实现集装箱船舶在泊效率提升10% 、等泊时间降低10%。
东海之滨,链动全球 。如今的宁波舟山港,对内作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大宗散货的中转基地 ,支撑着腹地工业化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对外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拥有发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超130条。据专业测算,其2024年货物吞吐量可为区域GDP贡献2754亿元 ,创造165万个就业岗位……
当下,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浙江,明确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更好提升开放枢纽辐射全球作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厅长杨胜杰表示 ,接下来浙江将聚焦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战略枢纽、高能级跨境电商国际枢纽 、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统筹抓好“硬建设 ”和“软联通”,努力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港口营商环境最优省 。(完)